第(2/3)页 在荆州停顿数日后,王善继续北上,到了襄阳,闻听道教圣地武当山就在襄阳城西两百余里处,于是慕名西向。这日旁晚来至武当山下,虽然疲劳,但精神抖擞,顾不上吃晚饭,一口气登到半山腰的山门处,不料天色渐暮,山门已闭,王善只好在一块大石板上放下包裹,双腿盘坐,闭目养神,守了一夜山门。 次日一早,小道士开门迎客,见王善闭目养神,问道:“道长何时到来?” 王善睁眼笑道:“贫道昨日来此,见山门已关,故在此打坐,等候开门。” 小道士惊道:“既然昨日就到,为何不敲开山门?山中凉寒,道长年岁已高,弄出个病来可不好了。” 王善一边起身一边笑道:“不妨事,心中静如水,风霜奈我何。” 小道士将王善带入山门,到了无极观,小道士道:“道长一夜疲劳,先在此休息,一会儿后堂用膳。” 王善暗想:“我虽然一心向道,却并未受戒,未免终是遗憾,听闻武当山有天仙大戒,如能见到山中主持,请他为我授戒,岂不是好。”于是对小道士道:“武当山乃道家圣地,想必主持定然是得道高人,贫道道行浅薄,一心求道,不知可否求见山中主持,请为授戒?” 小道士道:“山中主持乃王常月王真人,今日有朝廷要员到访,真人忙于接待,不知他是否有时间见你。你可报上仙观与道号来,我即刻就去禀告,真人见不见你,要看道长缘分了。” 王善喜道: “哦,原来是先皇御赐度罪金牌,着他传天下道,度天下人的王常月真人!” 小道士道:“正是。” 王善道:“多谢小道友,贫道未经受戒,也没有道观,亦无道号,你就通报说道人王善求真人开示就是。” 小道士心里直犯嘀咕,这是什么道士呀,怎么会无道观、无道号、不受戒?小道士虽然颇为稀奇,但也不便多问,径直到后堂禀告王常月真人去了。 没过多久,小道士出来回话了:“真人让道长先用早膳,后到宿房休息,真人先带贵客参观,完事了再来拜访道长。” 王善大喜,谢过小道士,随他到伙房用了膳,回到宿房打坐静休,专等真人到来。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,小道士才带着三个道长前来,为首者身高七尺,头戴青色混元巾,身穿黄色八卦阴阳衣,脚踏黑布双脸鞋。王善听到开门声,睁眼见了,慌忙起身相迎。 为首道长作揖道:“贫道常月有事耽误,让道长久等了。” 王善还礼道:“王善无师无辈,在真人面前岂敢妄称道长?还请真人直呼我名就是。” 王常月道:“道长自言无师无辈,亦不受戒,是何缘故?” 王善道:“禀告真人,王善本乃朝廷罪囚,在牢中潜心学道,今蒙新皇大赦出狱,故而称无师无辈,不受戒律。王善虽未受戒,但虔诚向道,今斗胆求见真人,望真人开示愚顽。” 王常月道:“心中有道处处是道,心中无道无处寻道。道长只要有心,不必介意外在的形式。” 王善喜道:“多谢真人点化。” 大家坐下后,王常月指着左右二人向王善介绍道:“这两位是紫阳道长和玄元道长。” 王善与两位道长见礼毕,对真人道:“王善慕道四年,阅经至诚,有意循前辈仙师长春子西游之志,弘道教化万民,息干戈为玉帛,起诚信无诈之良俗,灭奸险残暴之毒风。然王善智质平平,又无仙师指点一二,虽有心立志却又顾虑辱没了大道,因此特来拜见真人,望真人指点。” 真人左右看了看紫阳和玄元,三人相视而笑。 真人叹息道:“难得道长有此用心,只是当今天下大乱,朝廷腐败,官兵残暴,盗贼四起,民多奸诈,莫要说向道之人稀少了,就怕离开这武当山,走不出百里,就有性命之忧呀。” 玄元也摇头叹气:“如今民不聊生,饭都吃不饱,何人信道?只怕道长雄心难以实现呀。” 紫阳亦劝王善:“正所谓,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到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道长何必到民间去自取其辱?不如在我武当山清静自修,早成仙果。” 王善欠身向前,对真人和两位道长道:“王善以为,道者,天下之道也,非道家之道也。我等修真之人,不仅自身需要清修,亦当立志传道于万民,宏道于天下,惟如此方能真正称得上是三清弟子。早闻真人的‘三堂大戒’能修身养性,炼精聚神,是道家修真法宝,王善斗胆恳求真人赐法,之后当游走天下,践行道法,虽死无憾,万望真人成全。” 真人听了,左右看了两位道长,三抚掌大笑。真人道:“善哉善哉。”玄元对真人道:“王善道长既有此大志,与你和曹大人有缘,当为引见曹大人。”紫阳也点头道:“正是,真人、曹大人、王道长三人志同道合,今天又在武当山相遇,正是缘分,不可错过。” 真人点头微笑,对王善道:“道长既有此志,贫道当竭力成全。道长可曾听说过东儒、南佛、西道、北法?” 王善道:“早有耳闻,真人就是先皇光宗钦点的西道,王善敬佩万分。” 真人道:“七年前,还是万历皇帝在位时,朝廷腐败,奸臣当道,各地民风不古,欺诈盛行,官民对立,这些都是历朝历代天下大乱的前兆。朝中一些忠良大臣和民间有识之士发奋而起,立志拯救万民于水火。其中东方方青乃是大儒,在杭州、建康一带招徒讲学,宣扬儒家,净化民风,尊为‘东儒’。南方罗空大师是佛门高僧,见天下乱象已现,不忍生灵涂炭,也走出清净之地,投身人间浑浊之中,在湖广之地大宣佛法,以图教化万民,遏制乱象,世人尊称‘南佛’。贫道入道以来,幸遇恩师赵真嵩,在华山周边之地弘扬道法,虽功德微薄,不足一提,但也赢得虚名‘西道’,说来也是惭愧至极。再有曹印曹大人,自万历年间就在京畿之地力主行法,弘扬法主德辅,法尊儒卑,提升民权,限制官威,在北方官府与民间颇有追随者,得到东林党人推崇,被人敬称‘北法’。万历驾崩后,光宗继位,年号泰昌,光宗皇帝立志图强,将我四人召入京师,御赐金牌、通天笏,敕封东儒、南佛、西道、北法,寄以厚望。可惜大明百姓无福,光宗皇帝虽然励精图治,却在位不足一月就仙逝而去,天子宝座留给了天启帝,可天启皇帝颇爱木工,不理政事,朝纲被那奸贼魏忠贤操纵,天下如何不乱?前几年曹大人得罪阉党,遭人陷害,贬为桐庐知县,后又丁忧在家,行法之事渺然无望。幸得数月前新帝登基,大赦天下,曹大人亦丁忧期满,他正要去泰和县赴任,闻我在武当山,转道前来相会,现正在山上,道长既然有拯救万民之志,贫道理当引见相识。” 王善听了又惊又喜,没想到自己此来武当,竟然一日之内能见两位大贤,喜得跪地拜道:“多谢真人引见。但王善此来主要目的是受戒持法,还望真人收录王善,王善受戒之后,一定不辱师命,立志弘道。” 真人大喜,扶起王善道:“你果有此志,乃我道家幸事,我岂能让你失望?今日先见曹大人,待曹大人走后,你再受戒不迟。” 王善跟常月真人,紫阳道长、玄元道长来到了武当山回龙观。早有小道士前往通报,三人还未到观门口,从里面走出一位身材魁梧,身穿青色束带长袍的男子,那男子脸露笑容,老远就拱手拜道:“这位道长莫非就是王善道长?”月常真人合掌作揖道:“正是。”王善从未见过朝廷大官,入道后虽然对尘世不再执着,但还是有点紧张,神情之间显得不太自在。走近后,王善合掌道:“贫道王善,参见曹大人。”曹印连忙请四人进宫述话。 五人落座后,曹印首先发话道:“曹印此次南下,正好可以拜见东儒、南佛、西道,也是好事一桩。今又得见王善道长,真是有幸。” 王善脸露愧色,回道:“曹大人抬举了,王善诚心向道,有意教化百姓,但是能力有限,哪敢跟曹大人和各位大贤并论?惭愧,惭愧。” 常月真人道:“王道长不要过歉,你虽未正式受戒,但道心坚牢,仅此一点,胜过无数庸庸碌碌的道家弟子。” 真人问曹印道:“京城一别,你我七年不见了,早就听闻大人七年来壮志难酬,不知是何缘故?” 曹印苦笑道:“七年前光宗皇帝任命我为刑部郎中,我本想以法图强兴我大明,岂料上天不佑,圣主驾崩,新皇天启帝宠爱阉党,朝中大臣趋炎附势,曹印苦口婆心进谏,却有若石沉大海毫无音讯。唉,七年来曹印心力交瘁,疲惫不堪,不仅新法难立,还落得个贬官岭南的下场。” 王善心想曹印既然在朝廷受贬而南下,必定不再热衷于行法了,于是试探着问道:“大人在朝廷行法无果?此次南下为官,有何打算?” 曹印叹道:“朝廷奸臣当道,曹印虽有良法,奈何不达天听。”忽又激昂言道:“此番泰和为官,正好大显身手,让朝廷那些碌碌之辈瞧瞧。” 王善奇问道:“曹大人乃刑部郎中,位居五品,又有通天笏,竟然不能得见圣容?” 曹印苦笑道:“皇上早朝,只召见三品以上官员,像我这五品郎中哪有资格参加?三品以下官员有政启奏皇上,须通过侍郎、尚书逐级上报,如胆敢越级上奏,违背律法,是要问罪的。至于通天笏,阉党总以皇上政务繁忙为由阻拦,通天笏亦难通天呀!” “曹大人虽遭挫折,任然为民请命,志向不改,令人敬佩!”王善赞叹道。 “王道长将来有何打算?”曹印听了王善的称赞后摆了摆手,探询王善志向。 “贫道此来武当,就是想请真人传我三堂大戒,苦心学道,然后游走四方,淳化民风,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