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红情绿意皆渺然,落花流水总东流。 通过武昌这场巨变,又亲见淳朴善良的师弟变成这般圆滑世故和冷酷无情,世安心寒意冷,看破红尘,对前景已经没什么期望了。世安想,那金善人虽说是有意蛊惑中原百姓,但草原之美绝实不虚,大明天下不容我,塞北草原总归有我立足之地,何不一路北上,到那风景秀美,人烟稀少,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去,在那里与牛羊为伴,与骏马为友,了却一声。 世安主意已定,买了一匹良马,购来一把好刀,换了一些碎银和铜钱,背上包裹,戴上毡帽,神情黯然,一路朝着草原奔去。 这日来到兖州府东平州,偶听人说往东一百余里就是天下第一峰泰山,世安想,中国山川,泰山为尊,我此去北夷,永别中国,今日路过泰山,应当一拜,算是辞别国土了。于是掉转马头往东而去,当晚到了泰山脚下司家庄,居于旅馆之内。世安向店主打听登山路径,店主道:“客人可从岱庙出发,沿山而上,过红门路,到天门,再登南天门。”世安谢了,记下路线,回房歇息。 次日天还未亮,世安备了干粮直奔岱庙。岱庙的正阳门高五六尺,气势宏伟,是历代皇帝泰山封禅必经此地,世安迈步入门,见一小屋,内供神像,两边对联是:“倚山踞城无双地,奉神祈福第一宫”。 世安不信鬼神,自然也不祭拜,径直沿路而上,直奔泰山顶峰。 泰山顶峰上有历代皇帝写的碑文,世安一一细看,都是些爱民如子的陈词滥调,暗想道:“华夏历代帝王登山祭天,说是为万民求福,实际上都是为了一己之私,唉,全是骗百姓的。” 世安在玉皇顶附近找了块大石坐下,吃了些干粮一会后,又在寺庙里游玩了一阵,直到红日行将西沉时才沿路返回。行了许久来到一地,抬头一看,见上面写着“仁安门”三字,门边有一青石,世安微感劳累,遂在石头上坐下休息。 方坐须臾,只见几个道士从仁安门出来,边走边说,其中人一道:“王善道长讲法的各项事宜都已准备妥当,就等主持发话了。”世安闻听一惊,等回过神来,几个道士已经走远。世安起身追去,赶上后作揖问道:“各位道长,你们刚才说王善道长要来讲法,不知道是哪位王善道长?”其中一道士回道:“是四川鹤鸣山的王善道长,他是西道王常月真人的弟子,继承王真人衣钵广传道法。”世安暗喜,又问道:“王道长几时前来?”道士说:“他在我们山东登州、莱州、崂山各处讲法已经半年了,我们观主仰慕他道法高深,邀请他于本月初九来泰山开坛传经。”世安大喜,连忙鞠躬致谢。 回到旅馆,世安跫然而喜。与王善一别两年多,没想到这次来泰山竟然能再次相遇,真是有缘。今天是初五,王道长还要四天才来,世安只好在此多留几天了。 初九这天早晨,世安来到岱庙,找到一名道士询问王道长何时到达、在哪里居住等消息,那道士告诉世安,王道长上午到,中午饭后与本庙住持探讨道法,晚上戌时在庙中设坛讲解《玉皇经》,到时候信众都可前去听法。 世安一听,只得回转到旅馆里,一天无事,只盼早点天黑。 太阳落山后,世安复来岱庙,早早地守在法堂门口,过了一会儿,陆陆续续来了很多和尚、道士,大家席地而坐,世安也跟着盘腿坐下。不多时,就有二三百人落座,整个法堂上坐的全是僧衣道袍,唯有世安一人俗家打扮,所穿的青色长袍夹杂在黄色、红色僧衣与灰色、黑色道袍中间格外显眼。 戌时已到,王善缓步登上法坛,世安见他精神抖擞,双目炯炯有神,甚感欣慰。 王善坐下后即向众人宣讲:“道生天地,天地育人,人有三障十恶,要修道,就必须除之,此乃学道之第一要务。”王善停顿一会,继续侃侃而谈:“何为‘三障’?因贪、嗔、痴而生魔障;因五逆十恶之业而生业障;因三灾八难之害而生灾障。” 王善台上讲法,下面各位僧道静静地受教,唯有世安似懂非懂。世安虽然在少林寺呆了三年,但主要是习武,偶尔会有一些佛教经文讲课,但世安并不用心听,所以对这些学问知之极少。 王善讲完三障,复又来解十恶:“何为‘十恶’?口有绮语、妄言、恶口、两舌四恶;心有贪、嗔、痴三恶;身有杀、盗、淫三恶。合为‘十恶’。” 说了三障十恶,王善又传消解之法:“三障不除,十恶不消,修道难成,解脱无望。凡人修道,即是除三障,戒十恶。三障十恶既无,凡夫解脱,成就真人,道成法就,直达长乐世界。”王善进一步展开:“《玉皇经》教人断障之法,要断三障十恶,要无起疑惑、无起贪嗔、无起淫欲、无起嫉妒、无起杀害、无起凡情、无起凡思、无起昏垢、无起声色、无起是非、无起憎爱、无起分别、无起高慢、无起执着。我等凡人,要心若太虚,内外贞白,无所不容,无所不纳,惟有如此,才能身得清净,超度诸难,是名道宝……” 王善在台上传法两个时辰,讲完之后,台下僧众、道众相继离开,岱庙主持滕道长上台请王善后殿休息,王善道:“请滕道长稍候。”说罢径直下了法坛朝世安走来,世安赶紧上前相迎,正欲开口,王善先问话了:“小兄弟,你怎么也在这里?” 世安兴奋地说:“道长,我路过泰山,得知你要来此讲法,特地在此等候。” 王善拉着世安来到台上,对滕道长道:“这个小兄弟是我旧友,路过此地,碰巧相遇,我想留他在庙中住宿,也好一叙旧情,不知主持是否能容?” 滕道长赶忙说道:“这位施主既是道长旧友,自然也是本庙客人,有何不可。”王善和世安道了谢,由滕道长引至后殿宿房休息。 滕道长离去后,王善拉住世安询问别后情状,世安一直把王善当成至亲长辈,于是将自己学艺成后,回乡报仇,杀死十二兄弟,逃到巫山结识丹女,武昌遇唐海,怒杀神安、王铣,拜访唐喜等情况一一向王善陈说,王善聆后唏嘘不已。 王善抓起世安的手问道:“兄弟为何来到泰安,下一步打算去哪里?” 世安回道:“我是犯了十恶不赦大罪之人,不为官府所容,听说关外大草原辽阔偏僻,牧民淳朴善良,终年生活在草原上,与世无争,自由自在,今蒙唐海大哥赐金百两,只要省吃俭用,清淡度日,足可以闲度余生,因此,世安别无他求,打算离开这污秽的中原乱世,去塞外寻一片乐土安身。” 王善听了这一番言语,沉默片刻,忽地抬起头来目视世安,劝道:“小兄弟,我不同意你的想法,你虽犯了大罪,但是不能就此消极避世,所谓无为无不为,你有不与世争利的想法,这很好,但是就此遁世,那就不行了。依我看,你不如跟我潜心学道,道法博大精深,是修心养性,返璞归真的根本大法。” 世安推辞道:“不可,我乃大罪之人,跟着道长必会连累道长。” “我有光宗皇帝御赐度罪金牌,凡重罪之人,只要迷途知返,改过自新,诚心皈依三清,其罪即可赦免,官府不再缉拿,”王善一脸地欣喜神色。 世安虽然无意争利,但还没有万念俱灰,对出家之类的归宿想都没有想过。 王善是一片真心,也是一片善意,世安不想让他失望,婉言道:“我很喜欢大草原,想象能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骑马纵横,无拘无束,我就万分欣喜。至于求道,世安从不敢奢想,世安是个粗人,与道无缘,只怕半途而废,不仅修不成正果,反倒辱没了道家清名。” 王善知道这是世安托词,仍不甘心,继续规劝道:“人之所贵者,生也;生之所贵者,道也。人之有道,如鱼之有水,逍遥自在。人之无道,如行尸走肉,枉度一生。小兄弟宅心仁厚,不争私利,依我看与道有缘,只是你现在心意不定而已。” 世安正要开口,王善又道: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;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兄弟你虽然曾有恶行,然事出有因,且你已改悔,若能入我道门,潜心向道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久之必获吉庆,所谓转祸为福也。” 王善言辞恳切,世安虽然心怀感激,但仍然不想就此入道遁世,只得道:“谢道长教诲,但世安去意已决,以后果真有缘,一定再回中国求道。” 王善见世安意志坚定,遂也不再规劝,只是无限惋惜,无奈地摇头哀叹。 此后数日,王善在岱庙与各位修道高僧、道长谈**经,世安亦跟随左右。五天过去了,王善要回四川,世安也要继续北上,二人长亭离别,依依不舍。 王善心怀伤感,想起前人的离别诗作,随口吟道:“故关衰草遍,离别正堪悲。路出寒云外,人归暮雪时。”世安听了,亦觉伤感。 王善执手赠言:“小兄弟以后千万隐忍,凡事休与他人争执,更不要动手伤人,再造恶业,待以后心清神静之日再来鹤鸣山找我。我这里有一本《道德经》送与你,供空闲时细读,对你定有助益。”世安正要接经,王善又道:“且慢,贫道还有肺腑之言相赠。”世安道:“道长请讲。”王善道: 种种无明是苦根,苦根除尽善根存。 但凭慧剑威神力,跳出轮回五苦门。 道以无心度有情,一切方便是修真。 若皈圣智圆通地,便是天生得道人。 世安若有所悟,收下《道德经》,谨记王善赠言,送走道长后,亦翻身上马,径直朝济南方向而去。 5 世安一路北上,从济南到天津,经永平,以贩卖茶叶之名出了山海关,至沈阳,过白银,翻越大兴安岭,历时数月,终于见到了茫茫无际的大草原。 这天来到一个小镇,镇边有条清澈的河流,很多人在桥上往河里洒酒,又在河边撤一把青草回家。世安觉得好奇,也到桥上看热闹,一打听,原来这是呼伦贝尔鄂温克旗的伊敏小镇,桥下的河叫伊敏河,今天正是端午节,按照当地鄂温克族习俗,大家在桥上往河里洒酒以示对河神的尊敬,同时扯几把熏蒿子回家用来熏房子,以除去晦气。 世安见这里到处是草原,心中欢喜,又见民风淳朴,因而打算定居此地,先找了一家旅馆住下,向店家打听谁家需要放牧的佣人。 “你愿意做羊倌?你会牧羊、打草吗?” 店主额尔登宝力格见世安一身汉人打扮,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问。 世安道:“小人会放羊,能打草,什么都能干。” 额尔登宝力格说:“我们部落有一对老夫妇叫马树林和哈森格日乐,二人有一大片草原,可惜年龄太大,两个姑娘伊丽娜和嘎丽娜身体不好,也不能放牧,草原上几百只牛、羊、马无人管理,正想雇一个忠实可靠的羊倌。” 世安大喜道:“我可以为他们放牧,工钱多少给点就行。” 当天晚上,伊丽娜、嘎丽娜姐妹来到旅馆与世安见面,觉得这个汉人很忠诚,身体高大健壮,更兼并无他求,除了少许工钱外,供吃供住足矣,所以当场决定雇请。双方约定世安到草原负责牧羊、放牛、养马,闲暇时打草,平时吃、住都在草原上,一切用度均由姐妹二人每十天送一次。 第二天,伊丽娜、嘎丽娜带着世安来到离红花尔基三十余里远的草原上,这里有六百多只羊、一百多匹马、五十多头牛,还有一个简易车棚,下面有四个车轮,上面是吃饭住宿的地方,可以由马拉着在草原上随意流动。姐妹二人反复交待世安小心放牧,教他使用套马杆擒狼,从早上一直忙乎到傍晚,见这个羊倌做事细心,一学就会,再才放心离去,留下孤零零的世安一个人。 世安将羊、牛和马赶到一处有水的地方,然后骑上马,扬起鞭,在草原上尽情奔驰,两耳边风驰电掣,好不惬意。 草原上没有弱肉强食,没有尔虞我诈,在这里无拘无束,与牛羊为伴,与骏马为友,以蓝天为盖,以绿草为床,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,不正是自己追求的世外桃源吗? 谢天谢地,终于找到了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