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唐海暗想,我若不说,曹印、罗空、方青、王善等人将大家引入歧途,不若痛快的跟曹印斗上一斗,也好在众人面前分辨个是非来。 唐海主意已定,呵呵笑了笑,朗声道:“曹大人既要与唐海斗志,不容唐海不说了。举国上下,弱肉强食,公道全无,对于此等乱象,朝廷律法犹如一草之星火对漫天之寒雪,一滴之雨露对漫山之干田,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。”唐海缓缓言道:“曹大人问唐海之志……” 唐海还未说完,叶阳又嚷了起来,大声道:“我大哥志向就是破邪立正,不枉一人。” “好,”枭龙一捶桌子大声赞叹:“唐大哥好志向。” 章船笑道:“天下恶霸那么多,唐大哥一人能砍几个?怕是十辈子也砍不完。” 叶阳道:“大哥一人自然是砍不完,我们众人合在一起帮助大哥砍岂不最好?” 斯仁、鲁奇等都道:“好,唐大哥,我们帮你!” 曹印冷笑道:“哼,好一个‘不枉一人!’你等以杀制杀,以暴制暴,如何做到不枉一人?流寇所至,美其名曰杀富济贫,可贫未必正而善,富未必邪而恶,饥民攻城略地,横尸遍野,死了多少无辜良民?唐海,历朝历代揭竿为乱者,莫不是打着响当当的旗号蛊惑百姓,而最终结果如何,百姓死伤无数,乱之首者却坐享其成,难道这就是公义?” 唐海正色道:“曹大人,义军纪律不明,以致于攻城略地之时伤害了许多无辜良民,确实令人惋惜。唐海若能领兵伐暴,决不允许士兵伤及无辜。曹大人口口声声指责我等残暴,我倒是想请教曹大人,你志在良法畅通,天下无冤,国家大同,凭什么实现?凭你手中的‘通天笏’吗?” 曹印神情肃然,从怀中摸出玉板通天笏道:“唐海,数年之内让你见我大功告成!” 唐海亦一脸**,从怀中摸出宝刃破邪剑道:“曹大人,唐海不才,愿与大人一斗,数年内让你见我破邪立正。” 曹印见唐海之剑虽然不长,却寒光闪闪锋利无比,问道:“你那是什么剑?” 唐海道:“破邪剑。” 曹印大惊:“可是流寇首领的信物破邪剑?” 唐海道:“正是。” 方青、罗空、王善、阿拉太、柳甲等众人皆惊,想不到农民军首领代代相传的信物破邪剑竟然在唐海手中。 曹印神情凝重,冷冷地道:“好,唐海,我就与你斗上一斗,众位见证!” 唐海暗想:风闻皇上即将招曹印入京执掌行法,我何不暗设一计着他行法不成?计议已定,露出笑颜,拱手拜道:“唐海虽不苟同大人之志,对大人却是敬佩有加,大人果真要倚法图强,唐海有一忠言相谏。” 曹印道:“请赐教!” 唐海道:“商鞅变法,立柱取信,大人行法志坚,何不赐予百姓违律平等之权,也好让天下百姓知晓朝廷变法之诚?” 曹印怪问道:“何谓违律平等之权?” 唐海道:“曹大人方才言道:法即信也。法者,贵在必行,如有司法者抱法不行,违律在先,或对权贵、恶徒违逆法度之事不闻不问,则亦应允许良善百姓效仿之,如此,才算得上是公平。百姓享此权利,即为违律平等之权,有此特权,哪个官员敢不以身作则?曹大人以为如何?” 阿拉太连声叫好,说道:“司法者如真有决心执法如山,就应该不惧赐予百姓违律之权,不然,只允许当官的背律,却不让百姓违法,何来的公道?” 阿拉太言语未完,枭龙、唐喜、叶阳、斯仁、柳甲、章船等人都已经私下纷纷议论了,都道:“朝廷真有决心表白自己公正,当赐百姓此权。”“以后纨绔子弟为非作歹,官府不闻不问的话,其他百姓亦有权效仿,官府不得处罚。”“只怕为官者容不得此条律法。”“如容不得此法,说明朝廷只想依法欺压百姓,不愿约束权贵,这样的律法,谈何公正?”“朝廷如无此决心,说明他们行法只是一个骗人的把戏。” 曹印听了大家言论,暗思此举虽说是对朝廷的挑战,但确是一块试金石,足以检验朝廷整治恶吏,力行律法之决心,因而果断应道:“诸位,唐海所提违律之权确可督察恶吏,曹印面圣之时,定奏明圣上推行之。” 唐海暗喜,料定曹印必败,笑道:“若曹大人之志不能伸,大人将何处何从?” 曹印道:“曹印志不能伸,有何面目立于庙堂之上?前日我与华钰先生有约,苟若志败,愿遁辰州雄山与先生为伴。” 三圣都道:“曹大人一心求志,定能成功!” 曹印笑望唐海,倾身向前道:“若唐海兄弟志不能伸,又将何处何从?” 唐海道:“苟若志败,亦当隐居深山,再也不问天下之事。” 曹印冁然而笑,道:“华钰先生是位高人,能与他为伴,也不失一件乐事,你若输了,不妨也去雄山陪伴先生。这样,我们不管谁赢谁输,先生都有伴了。” 众人齐声道好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