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岩道:“牛先生过奖了。” 牛金星道:“官军军纪败坏,所到之处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闯王当以仁义之师示于天下,少杀,慎刑,赈灾。如今河南连年灾荒,又闻张献忠、罗汝才反往四川,熊文灿、左良玉率河南官军尾随而去,闯王此时挥师东进,施行少杀、慎刑、赈灾之策,天下饥民必定望风而归,牛金星敢以人头担保,闯王率万人东进河南,旬月之间,大军可达十万之众。” 自成大喜,起身再拜道:“先生少杀、慎刑、赈灾之策,自成谨记。”又对李过道:“过儿,明日即将先生少杀、慎刑作为军纪通晓全军,违令者斩。” 李过道:“是,孩儿知道了。” 刘宗敏道:“闯王,早闻宋先生精通奇门遁甲之法,能测鬼神之事,今番出山,定要与官军拼个你死我活,不妨请宋先生为我等卜上一卦,以测吉凶。” 自成目视宋献策:“先生之意如何?”自成说这话时脸着笑意,语气温和,让人听了如沐春风。 宋献策哈哈大笑道:“不瞒闯王及列为将军,宋某来投之前已卜得两卦,得两偈语:一是‘十八子,主神器。’二是‘流入顺河干,陷于十八滩。若要上云天,起自雁门关。’” “十八子”不就是“李”么?李自成心中大喜,但喜色不露于外,淡淡笑道:“问神卜卦之事岂可尽信?我等起兵,一心为民,上不愧天,下不负地,尽心尽力而为,功过成败听随天意。宋先生精通谋略,有何妙计教我?” 宋献策道:“宋某以为,闯王今番出征,即便与唐将军两军合一,亦是兵力微薄,尚不够成大事。正如牛先生所言,当挥师东入河南,先攻取小县,筹集粮草,收取民心,月余后兵力大增,再取郑州、洛阳、开封,雄踞中原腹地。而后西进,取西安,征陕甘,建国立业,解决后顾之忧后,再从雁门关直捣京师,大明天下尽归闯王矣。” “唐兄弟以为如何?”李自成听了宋献策之言,心中欣喜,见唐海一直未发一言,料想唐海定有自己的想法,遂含笑问计。 唐海脸露微微笑意,朝众位拱了拱手道:“三位先生所言极是,欲争天下,必取民心。我等起兵,当先分敌友,对敌,坚决镇压,毫不容情,对友,倾心爱护,争为己有。唐海以为,当今天下势力可分为三:一,皇帝、朝廷官员、皇亲国戚、官军及地主恶绅,他们欲置义军于死地而后快,与义军可谓水火不容,为我等死敌。此股势力,为我义军起兵所必破,疆场相遇,当格杀勿论。二,饥民。饥民多为无地、少地农民,小本买卖之商人,这些人受尽地主、官府欺压,钱财被盘剥一空,对皇帝、朝廷官员、皇亲国戚、官军及地主恶绅深恶痛绝,是我义军挚友。此股势力,我等当据为己有,倾心爱护。三,少数清廉官员,正义军官,地主和乡绅中不愿与我义军为敌者,以及天下士人,我们当以礼待之,不可枉杀了无辜。此等人,非敌非友,是敌是友。爱之,是友,杀之,成仇。我等既称仁义之师,当慎刑少杀,不枉一人,高举破邪立正义旗,必然所向披靡,战无不胜。” 唐海言毕,李岩鼓掌赞道:“好一个先分敌友,如此高论,让李岩眼界大开。” 牛金星和宋献策亦拍掌叫好。 李自成道:“唐兄弟闯荡江湖二十年,奉行‘破邪立在,不枉一人。’自成曾经答应唐兄弟:‘杀一人,如杀我父,淫一人,如淫我母。’今日当着三位先生和众将之面,自成对天盟誓:自成起兵,破邪立正,不枉一人,杀一人,如杀我父,淫一人,如淫我母。大军所到,均田免粮,军民同乐。苟食言,自成当死于乱军之中,为后世英雄贻笑万年。” 自成起完誓言,又对手下众将道:“宗敏,见秀,你等随我杀伐多年,虽奋勇作战,依旧有车厢之险,潼关之败,为何?我思之再三,皆因未有贤人相助,今日得遇三位先生和唐兄弟,真是自成之福,众将之福,义军之福,我今起誓,汝等谨记在心。我早已将义军首领信物破邪剑赐予唐兄弟,拜他为义军监军,今后不管是谁,包括我,若违军纪,唐兄弟都有权擒而斩之。” 众将道:“谨遵大帅之命,破邪立正,不枉一人,杀一人,如杀我父,淫一人,如淫我母。” 唐海见自成意诚,众将志坚,心中大悦,遂道:“大帅,我等弟兄十八人领军驻扎于五十里外山中,何日出山,征伐何处,静候大帅将令。” 自成道:“古人云:中原未战,淅境兵动。我等既要夺取中原,当先夺淅川,此地易守难攻,兵家必争,唐兄弟,你可领兵往淅川牵制住城内官军,如可攻则攻,不可攻则围,待我先去河南夺取粮草,招兵买马,随后赶来与你一道攻取之。” 唐海道:“唐海这就回营调度。” 自成又对李岩道:“李公子可派人先期在河南一带广布流言,直道我李自成兴仁义之师,不杀不掠,均田免粮,与民同乐。” 李岩喜道:“在下遵命。” 2 唐海领了自成将令回到显神寨中,召诸将议道:“闯王令我军先往淅川,牵制官军,众将有何计策?” 阿拉太道:“元帅,恕我直言,闯王让我们在淅川鏖战,目的就是掩护他去河南壮大,也许数月之后,他兵强马壮了,我等却成了伤兵残将。” 唐海微微一怔,众将也私议起来,唐海劝慰大家道:“既已举义,大家都是一家人了,我观闯王乃雄才大略之主,必不会将我们看成外人,众将休要疑心。” 段七道:“元帅,我们去淅川见机行事,可攻则攻,不可攻则走。” 唐海默默点头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