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六章 乾清宫众人承恩典-《天官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嘉靖欣慰地点点头,道:“朕将使人往安陆迎母妃与三姐、小妹进京,即便礼部安排了钦差,朕也放心不下,恨不得亲往,七郎代朕走一趟,毕竟你也不是外人。”
    王琪强笑应了,面上有些涨红。
    嘉靖只当他腼腆,笑着吃了一口茶,望向刘从云道:“从龙之臣,多有封赏,陈赤忠等人已授武职。然,文官用人与武官不同,年资排辈,不易幸进。朕的意思,想留三郎在内阁任中书一职,不知三郎可愿否?”
    中书舍人,只是从七品,比陈赤忠与虎头的正五品相差太远,不过刘从云闻言只有欣喜,忙起身道:“臣愿意。”
    内阁中书,即便品级低,却是天子近臣。皇上与杨阁老昨日对峙之事已经众所周知,安排伴读入内阁为中书,要说没有监视阁臣的意思谁也不信。
    内官与武官随意授个四品以上的高品级,影响不大;文官这里,却复杂的多。若非如此,王府这么多人,也不会只有袁宗皋一人升了正二品。其他人就算嘉靖想要加恩,也没有那个资格。
    王府文官是授了不少五品、六品京官,前提是那些人原本就有品级,或者没有品级,年岁到了,去六部混个司官。实在不堪用的,还有外地辅官可派。
    刘从云看似授官品级低,可能进内阁,成为帝王耳目,以后的前程不是外头那些五、六品的散官能比的。
    见刘从云知趣,嘉靖脸上的笑意又重了几分,望向道痴,道:“二郎年岁不足,授官过于儿戏,朕为二郎准备的是份诰赠。”说话之间,冲旁边侍立的高康点点头。
    高康躬身退后几步,从南窗下的大书桌上取了一份黄绸卷轴过来。
    诰命与赦命,是封赠官员散阶或是恩推父母正妻的文书。五品以上为“诰”,五品以下为“赦”。生着为“封”,逝者为“赠”。
    对于道痴来说。这简直是意外之喜。早晓得授官无望的他,本以后嘉靖会赏赐财帛,没想到是份“诰赠”。
    不用说。这是赠封嗣父王青洲。可代表的不仅仅是死后哀荣,活人也跟着受益。有了这个,自家就不是秀才门第,属于官宦人家。住宅应酬等都会升级。不仅故去的刘氏有品级,在世的王宁氏身上也有诰命。
    “谢皇上恩赐!”道痴颇为动容,恭敬地双手接过诰赠文书。
    他是为嘉靖费了些心思,可也不过是引导着其翻翻史书,对于京城局势提前有所准备而已。能得到这份诰封真是心满意足。
    嘉靖特意准备了这份诰赠,多少也费了些心思,见道痴领情,心里也熨帖许多。
    对于这个时候的人来说,科举入仕,恩泽父母先人,是至高成就。王琪与刘从云望着道痴手中的黄色卷轴,都带了几分羡慕。
    王琪的心中。则带了忐忑。
    随嘉靖进京的众伴读中。只有他没有授官。
    饶是心中百转千回,可见到嘉靖递过来的腰牌时,王琪也难掩惊喜。
    正四品锦衣卫指挥佥事。在从龙之臣中,仅次于蒋庆山、袁宗皋、陆松与蒋家兄弟,是众伴读中品级最高者。又在锦衣卫,可见嘉靖对王琪的信赖与看重。
    嘉靖的口气。却带了不足道:“七郎本不是军籍,之前又没授官。要不然也不会只区区指挥佥事。”
    道痴与刘从云对视一眼,明白嘉靖未尽之意。看来他最信任的还是王琪。而不是蒋家那两个表亲。对于王琪官职在那两人之下,他似有不满。
    王琪却晓得自己的分量,一个外乡小子,入值锦衣卫,还做了四品头目,这已经是幸甚。要是真让他做一把手、二把手,他还真未必能撑起那一滩来,说不定还要丢丑……
    从乾清宫出来,三人都神清气爽
    不管是道痴这样的“投资者”,还是王琪与刘从云这样的“幸运儿”,都觉得回报颇丰,心满意足。
    尤其是王琪,多了几分底气。
    即便将来因尚主的缘故,连累伯父与堂兄们的仕途,可是他入了锦衣卫,就又多了一条路。即便耽误了堂侄们科举之路,但也可以换个法子补偿,选资历好的侄子入值锦衣卫,王家在官场上就多了一条路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