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二章李清卸任-《清平天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虽然现在的朔方县,今时不同于往日了,可谓是发展迅速。每个人呢,好像都有事情可干。

    但是呢,再过些日子,随着局面的稳定,大家就会发现,其实,各行各业,用不了那么多人的。

    就拿朔方商会的工作来说吧,现阶段,确实会用很多人。

    那是因为大家都不熟悉啊!

    等过一阵子,对工作熟悉了,用的人,自然也就少了。

    老将出马,一个顶俩!

    这句俗语,可不是说着玩的。

    同时,大人又从北方带回了好几百精壮之士,有了这些免费的劳动力,我们朔方县的建设,也耽误不了多少。

    将剩余的男子召到军队之中,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。”

    李清听后,微微地点了点头。对着丁兴德说道:“既然这样的话,那我的‘征兵令’,可就要遍布全城了。前些日子,我那‘招兵令’写的比较简单,效果很差,没招到多少将士。这会,我可就不控制了。将我们疯狼卫的福利,尽数展现在百姓的面前。将精锐之士,全部挑走。”

    丁兴德听后,对着李清说道:“大人,关于征兵一事,小人的心中,也有一些想法。不知...”

    “但说无妨!现在,在我们之间,有些秘密,是可以说出来的。”李清对着丁兴德说道。

    丁兴德听后,组织了一下语言,缓缓道来:“大人是丰州府军的折冲都尉,征兵一事,自然是丰州府的事情。何必非要放在朔方县中呢?据我所知,临戎县那边,也有不少精壮之士,将他们收入军中,岂不是‘美上加美’?”

    待丁兴德说完话之后,李清久久不语,只是静静地看着他。

    这个丁兴德,虽然在话中有一定的私心,但说的很对啊!

    为啥非要将眼光放在朔方县呢?

    朔方县就这么点人,总有用尽的时候。

    现在,自己的手中,拿的可是名正言顺的圣旨,而且,还得到了各方的认同。

    为啥不趁机扩出去呢?

    临戎县的精壮男子,不正是为自己准备的吗?

    古话说,兔子不吃窝边草。但实际上,你问过兔子的意思了吗?

    有近处的、好的草不吃,非要吃远处的,不好的?

    脑子里有水?

    也许,在临戎县的这些精壮男子之中,可能会有不听话。但只要进了军营,让他试试看?没两天,他就知道该如此服从军令了。

    沙包一样大的拳头,会告诉他,什么叫做听话?

    这样,李清便可以在朔方县养一部分私军了,就像此时裴英手下的那两千人马一样。以备不时之需。

    毕竟,现在这个时候,大顺王朝北方的威胁已经彻底地解除了。各方都在积蓄力量,当力量蓄满之时,还会这么平静吗?

    手中的兵力越多,越有说话权。

    别的不说,若此时的李清,麾下有十万精锐的‘疯狼卫’将士,还需要给王家和武煜城送礼保安全吗?

    他们不上赶着给李清送礼,都是怪事。

    这时代,有兵才是王道!

    当然,凡事皆要留一线。也不能做的太过分了。

    丰州府四县中,都可以发布‘征兵令’,只要将临戎县当作重点即可。
    第(2/3)页